3月24日至28日,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李向坤、郭志勇、王欢和韩宇四位老师不远千里,走进春蕾课堂,以“示范引领”“专题培训”与“课堂诊断”三维联动的教研模式,为春蕾学校大步奔赴一流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欢迎会上,气氛热烈而温馨。李向坤老师表示:“春蕾学校和东师附小都是办学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学校,此次交流,我们并非单向的输出,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定会毫无保留地将东师附小成熟的理念和方法倾囊相授,与春蕾学校携手共进,共同提升。”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欣然收下郭志勇老师赠送的书法作品后,春蕾学校校长伏凯对四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并对此次联合教研寄予了厚望,希望四位老师知无不言,攻瑕指失,帮助春蕾教师快速地成长。
一、展现过程价值|培养高阶思维
“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在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的示范课上,李老师以真实情境为锚点,将课堂变为学生探究的实验室。通过“猜想-操作-建模”三步递进,学生用图形卡摆一摆开展自主探究,再用符号写一写逐步抽象出“分类有序、符号化表达”的数学思想。这堂综合实践课生动诠释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从具象操作到规律建模,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积累活动经验。
走进课堂,对8节不同年段的数学课展开“素养导向式”诊断。结合新课标要求,她以“三会”为标尺,聚焦课堂问题链设计、跨学科融合、评价嵌入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在《平均数》一课中,她建议增加“校园跳绳比赛”真实数据场景,引导学生在争议中理解统计量的意义;针对《轴对称图形》,则提出融入剪纸艺术与建筑美学的跨学科任务。这种“靶向指导”让春蕾教师们直呼:“原来核心素养落地可以这样具体!”
面对期末测试如何分析,李老师做了专题分享。从命题的结构、命题方向(关注能力、指向知识本质,指向生活实际,指向数学思维能力),如何从错题中溯源至课堂学具操作的缺失,针对高年级“解决问题”失分现象,提出构建“读题圈画-建模说理-多维验证”的思维训练系统。这种用数据驱动精准教研的理念,为教学质量提升装上了“导航仪”。
二、跨域教研辐射|促进教学升级
“低段英语要创设‘可触摸’的情境,例如将季节变化转化为教室环创,让语言学习自然发生。”在《Unit 3 seasons lesson2》课例研讨中,王欢老师对英语课堂的情境创设极为重视。课后的精准点评,明确了教学亮点与改进方向,让春蕾老师们对小学英语低年段情境创设有了新认知。
针对主备教师提出的“高年级阅读课互动不足”这一问题,她建议通过“角色分配”的方式让学生变成“信息链”。
在她所示范的《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一课中,更是直观展现出“将育人目标融入语言教学”先进理念,为重构教学框架提供了精良的范本。
“课堂诊断”+“集体优化”+“课程示例”的教研路径,不仅能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还能通过跨区域的教研辐射,促进教学与校本课程建设协同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笔墨丹青引领|示范美育新篇
郭志勇老师所执教的《清雅飘逸——兰》示范课,通过多媒体互动与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触摸与想象,将兰花的清雅气质凝于笔端,在纸上表达内心情感,创作完成个性与共性兼具的“水墨兰韵”作品。
对《春天大舞台》和《多彩的传统民族纹样》两堂课,郭老师点评道:两节课分别以舞台剧和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设计和展示,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了“以美育人”目标,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学科融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就“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难点”和“校园艺术节筹备”等内容,郭老师还分享了“项目式学习”在校本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经验,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多元新思路。
四、颠覆传统模式|点燃创新火花
韩宇老师对科学学科的常规教学、集智备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韩老师深入课堂,分别听取了陈志高、李文、李杨三位老师的常规课,对三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融洽互动的课堂样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文字图片材料的准备、数据的准确性、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重构、课堂情景化和知识点链接生活等方面内容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这不是一堂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课,而是融合了力学、几何与团队协作意识的一次工程实践。”韩宇老师《用一张报纸建高塔》的STEM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历了“明确问题”“进行设计”“建造实施”“测试效果”“制作评估”和“反思优化”全流程,在短短25分钟内,用一张报纸成功建造出能够承重3kg的纸塔,呈现出东师附小STEM教育的课堂样态。
在《搭建冰雪滑梯》项目的案例剖析中,韩老师推出的设计四步法“真实问题驱动→跨学科知识整合→原型迭代→成果迁移”,具体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不是结果完美,而是思维可见。”
结语
“惊喜于春蕾教师的钻研精神,惊喜于春蕾孩子的思维品质,更惊喜于两校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耀眼的火花,来自跨越山海的碰撞与交汇,让春蕾的课堂灯火阑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