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如此诗意——初二年级校本课程
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
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
苍蝇不是诗,苍蝇身上的亮闪才是诗;
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
——节选自《什么是诗?》
诗意,能拓宽人心灵的容量。孩子们的生命体验充满新奇和混沌,读诗、写诗,一方面可以确认他们敏锐、复杂的体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心中难以言说之物的出口。
心灵的容量,与心中的余裕有关,而童诗就源自内心的余裕,不断拓宽我们心灵的疆域。好的绘本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和诗歌相通,它们简洁又准确,充满变化又无比真挚。
发现独特
又到校本课程时间,“绘本与童诗”课程的学员们三五成群,端着相机,行走在科一校园的每个角落。
这一天,他们要去发现科一中独特的诗意。
课程之初,杨洪茹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她发现的“独特”画面——一片叶子被瓜藤缠绕,由此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个画面可以怎样描绘?不同动词的背后可以想象成怎样的故事?
在一番畅所欲言的交流之后,同学们要去自己发现校园的“独特诗意”了。
一点绿叶,一片红芽,
一茎枯枝,一朵小花,
都能吸引同学们驻足,
观赏、品味、讨论、记录。
诗意的眼光,
闪耀的思维,
再加上严谨认真的态度,
一首首精美的小诗
就从笔尖流淌出来。
诗意盎然
麻花草辫
作者:邱翰昱
宿舍楼旁,杂草墙上
万株杂草,唯此成辫
也许
是某人为了好玩
将其束缚
可能
是为了念想的她
以草为发
为以后练手
雨后·新章
作者:王紫嫣
一棵已死之木
还能再做什么挣扎?
让自己立于土中
然后慢慢腐朽
还是
新生?
明明是死寂
却隐约看见
惨白中缀着几点新绿
阳光透过枯枝照在芽上
绿上托着雨珠
娇嫩的叶片
无比耀眼
下水道的一枝绿
作者:傅蔓棋
我生于黑暗,也藏于黑暗
生于黑暗,却又不甘于黑暗
因为曾被光明拥抱
更想冲破这牢笼与其相拥
不曾想
天顶有道道枷锁
将我困于牢笼
最后
我生于黑暗
却又
困于黑暗
阶草
作者:赵袭敏
风越过山冈
吹起小草一片内心柔软
“你要活下去,
你要走过漫长的夜晚。”
纵是长在台阶之中
也会以我的方式迎来日出
寻找星星发出的绚丽光芒
世界一片灿烂
遥望
作者:郭子溪
我渴望自由
想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可惜我的身前
是一堵无法跃过的高墙
一个偶然的机会
让我立于高墙之上
面前的是
一堵更大的墙
“啊!世界原来不过是这样!”
第一期课程结束后,“绘本与童诗”学员虞雯倩、王紫嫣(2首)、傅蔓棋、赵袭敏、郭子溪、邱翰昱、韩雪(2首)、谭琬千的作品通过初选,发表于00、10后诗歌公众号专刊《诗锚》——《孩子们的自选诗》。其中郭子溪的作品《遥望》收录于电子诗集《孩子选孩子的诗(2023卷第三辑)》
乐趣多多
在科学城一中校本课程“绘本与童诗(科幻)”的课堂上,同学们尽情地欣赏绘本,创作童诗,学习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情。
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切水果,切着切着,就能切出一首小诗。
想象的世界
作者:刘星宇
红薯是深情土地
西蓝花是繁茂的树
橘子是温暖的太阳
香蕉带我们远航
我们这群幸福的孩子呀
生活在希望的大地上
(发表于《孩子们的自选诗》)
同学们将一首好诗剪碎,再拼贴,也能拼出优美的小诗。
思乡
作者:罗添意
冬天 到花园寂静地赏花
夏天 特别喜欢鸟儿的鸣叫声
树上 充满了嫩绿色的发丝
晨光 悄悄穿过银白色的家乡
就好了
(发表于《孩子选孩子的诗》(2022卷)第十辑)
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精读绘本,改写绘本;品味童诗,创作童诗,挖掘隐藏的秘密,体会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享受中播种下文学的种子。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是人与自然诗意的融合状态。世界那么大,我们总是渴望出去看看,静下心来品味,其实诗意就在科一校园,诗意就在我们身边。
(图&文&编辑丨杨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