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心中最亮的“星”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那火热的建设年代,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新时代的少年们,科学城的孩子们,不能遗忘“两弹精神”,不能忘记为我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12月13日上午,材料所学校开展“传承两弹精神 浸润真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春雷社区“红色宣讲团”的甘金榜、范宗喜、刘亚利三位老科学家,走进材料所学校,给了孩子们一个与自己崇拜的科学家们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
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笑脸中,活动正式开始,少先队员们为到场的老专家、老科学家们献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对来宾表示欢迎。
材料所学校汪小舟副校长为活动致辞,并热情邀请老科学家和老专家们担任我校“红领巾校外辅导员”,并为来宾颁发聘书,少先队员代表献上鲜花表示祝贺。
随后,三位老科学家为孩子们进行了专题讲座。孩子们沉浸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而辉煌的科技强国之梦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和“两弹精神”的熏陶。
活动最后,孩子们和老科学家、老专家们合影。自发向三位老专家索要签名、合影,一场追“星”的场面上演在材料所学校的校园。
向老科学家致敬,向心中最亮的“星”致敬,向“两弹精神”致敬!
几十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这种品格能够绘就青少年人生的底色,架起青少年精神的脊梁。精神的传承,品格的塑造,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材料所学校力争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中为孩子们打造一片真情校园,希望孩子们感受真情,成长为具有中物院精神的未来国之栋梁!少年,向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