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子们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感受实验的乐趣,并且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广泛性,学校隆重推出了首届化学学科文化节。本次活动以“霸道化学爱上我——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为主题,内容涵盖年级活动和化学游园两大板块。
初三 自制化学书签
制作化学书签的过程,宛如一场微观世界与宏观现象交织的奇妙旅程,为初三学生带来了诸多意外的收获与深刻感悟。从挑选化学元素并绘制图案的那一刻起,学生们便沉浸在化学符号与色彩交融的喜悦之中。当他们用彩笔细致地勾勒出氢原子那简洁而独特的结构时,仿佛目睹了无数微小的氢原子在眼前舞动。这些宇宙中最早出现的元素,简单却蕴含着无限的潜能,正如学生们的学习之路,从基础知识点点滴滴的积累,终将构筑起宏伟的知识大厦。在书写化学知识和标语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那些日常看似枯燥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一个化学定律、每一种化学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化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智慧与勇气。“燃烧需要氧气,梦想需要努力”,这句刻在书签上的话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不只是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教会我们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也启发我们思考人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打孔穿绳、粘贴装饰的环节充满了手工创作的成就感。眼见手中的普通卡纸逐渐转变为一件件精美的化学书签,学生们意识到学习化学亦如同制作书签,需要耐心与细心,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获得完美的成果。这些书签不仅是学生们阅读时的良伴,更是他们在化学学习道路上的小小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学生们对化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继续航行,去发现化学世界更多的奥秘与美好。
高一 方程式书写大赛
化学反应及其方程式是高中化学的基石之一。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奇妙转化、原子的守恒、电子的得失平衡以及质量的不变性,都体现了物质不灭的科学原理。为了点燃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高一年级于2024年12月4日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举办了化学方程式书写大赛。在赛场上,同学们认真作答,时而自信满满,时而眉头紧锁。教室内的气氛既紧张又有序,每个同学的思维都在经历着一场场化学反应。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共有35名同学在超过500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其中,15名同学荣获一等奖,20名同学荣获二等奖。本次化学方程式大赛不仅考查了同学们的化学基本功,也充分体现了科一学生力争上游,不甘落后,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精神面貌。“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梦想不会自动实现,唯有奋斗才有远方,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因为化学符号的魅力而认识到一个更加绚烂的世界。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今日牛刀小试,明朝不可限量!
高二 化学手抄报评比
高二年级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手抄报活动。活动中,学生纷纷化身为化学的探索者,用手中的笔和纸描绘出一个个奇妙的化学世界。他们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
以化学元素为基石,以化学反应为核心,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手抄报。色彩斑斓的画面上,原子分子仿佛有了生命,在同学们的笔下跳跃、碰撞,演绎着一场场精彩的化学故事。
高三 思维导图比赛
结合高三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高三化学组进行了化学学科思维导图比赛,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繁杂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提高复习效率,促进思维发散。 活动中同学们将化学知识用色彩、图像与关键词等方式相结合,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生以思维导图为载体,重新构建知识网络,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解决了怎么记忆、怎么理解、怎么记得牢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化学思维导图,高三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准备。
化学游园
化学猜灯谜
化学学科节上的化学灯谜,是一种将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创新形式。灯谜以化学元素、化合物或化学现象为谜底,通过巧妙构思的谜面,引导人们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例如,谜面“老者生来脾气燥,每逢喝酒必发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然不可交”的谜底就是酒精(乙醇),既体现了化学物质的特性,又蕴含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这种结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让人们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化学红绿灯
参与化学学科节的红绿灯实验,就像踏入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奇妙又引人深思。实验中,溶液在几种无色与有色间精准转换,恰似交通信号灯般规律有序。操作时,药品的准确量取、溶液的小心混合以及温度的严格把控,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中细节的重要性。细微的差别就可能使实验结果谬以千里,这培养了我的耐心与专注,也让我明白科学探索容不得半点马虎。
靛蓝胭脂红(Indigocarmine)红绿灯实验的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和pH值的变化。靛蓝胭脂红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能够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呈现不同颜色。在实验中,当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靛蓝胭脂红会被氧化,而在静置时又被葡萄糖还原,导致颜色在绿色、红色和黄色之间循环变化。这复杂而有序的反应过程,彰显了化学变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奥。
DTY手工肥皂
在本次化学学科节期间,学科组还成功举办了制手工皂的实验活动,既体现了环保理念又具有实用性。学生们亲自调配原料、精确控制温度、细致搅拌并观察变化,
不仅学会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操作,还深刻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魅力。他们热情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手工皂,从缤纷的色彩到多样的香味,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无限的创意和成就感。这次实验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提升了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Fe2+与Fe3+的转换与检验
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铁的转换与检验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于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及实验现象的描述常出现混淆或记忆不清的情况,本实验旨在深化学生对二价铁离子的检验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惧怕出现异常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们意识到异常的实验现象对化学研究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黄金雨实验
化学学科节神奇的“黄金雨”实验,成为了同学们最青睐的实验之一。 实验中,学生们准确称取物质,精确配置溶液,规范操作实验。见证实验结果时同学们惊叹结果美得令人叹息,真的像黄金一样,他们兴奋地展示着各自的“黄金”。惊奇的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化学奥秘呢?同学们迫不及待一探究竟,有的学生马上询问老师,有的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感叹化学真奇妙。原来醋酸铅与碘化钾发生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碘化铅,碘化铅的溶解度较低,当其过饱和时,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黄色的晶体,因其外观类似下雨时的金黄色雨滴,故称为“黄金雨”。此次实验不仅让学生收获了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搭建有机分子球棍
有机分子球棍模型是一种空间填充模型用来表现化学分子的三维空间分布,通过球和棍的组合,直观地展示了有机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还可以展示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包括分子的构型、构象。通过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从而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搭建球棍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有机物的结构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模型认知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以及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他们的证据推理能力。
搭建蒸馏实验装置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实验的探究性和过程性,我们设计了搭建蒸馏实验装置的实验,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感受搭建的顺序与乐趣:自下而上、自左向右,同时注意装置的连接顺序和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在搭建过程中,学生体会的不仅仅是搭建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过程,近距离体验装置的特点以及搭建过程中温度计的位置、冷凝水的方向等具体的、真实实验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知实验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实验中解决实验的问题,感知化学魅力,收获成长。
总体而言,本次化学学科文化节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化学知识讲座、化学实验操作与演示、化学创意作品比赛以及化学知识竞猜等系列活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热情参与,以及同学们的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均是对本次文化节的积极认可。化学组将以此届学科文化节为起点,持续探索和创新学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和新策略,致力于打造更加优质的学术环境,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