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〇三医院,一则喜讯悄然传开,那位曾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心梗患者,如今已康复出院。这看似平常的消息,却让患者家属和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们激动与欣慰。谁能想到,不久前,他还与死神进行着殊死较量。
当时,距离医院百公里外,这位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生命垂危,我院重症医学科体外膜氧合器(ECMO)团队即刻雷霆出击。在这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较量中,他们凭借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医术,精准施策,成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救治,更是对大医精诚的生动诠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高超的医疗技术与“生命至上”的崇高精神 ,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生命奇迹。
紧急呼救:生命垂危,刻不容缓
2025年1月15日23时,宁静的夜晚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打破。九〇三医院急诊科接到异地医院的紧急求助:一名66岁男性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如汹涌的潮水般急剧恶化,心搏骤停、反复室颤、心源性休克等致命状况接踵而至。心电图无情地显示,患者正遭受着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沉重打击,生命危在旦夕。尽管当地医院已争分夺秒地开展了紧急药物溶栓、心肺复苏等全力抢救,但患者的情况依旧岌岌可危,急需更高级别的生命支持。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让患者与生机失之交臂。九〇三医院毫不迟疑,立即启动ECMO救援团队,一场跨越百公里的生命接力,在夜色中紧急拉开战幕。
火速集结:多学科携手奔赴战场
接到现场急诊医生的求助信号后,九〇三医院ECMO团队如训练有素的战士,迅速响应。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锐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他们深知,每提前一分钟到达,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团队争分夺秒,携带ECMO、便携式彩超仪及各类抢救物资,向着求助医院风驰电掣般疾驰而去。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激烈赛跑,也是团队协作的完美呈现。
争分夺秒:成功上机逆转危局
救援团队一抵达现场,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迅速投入抢救。此时患者面色惨白,生命体征微弱,监护仪曲线杂乱,揪紧医护人员的心。
ECMO团队主刀医生迅速就位,手持超声探头,借助便携式彩超仪,精准寻找血管穿刺点。助手们默契配合,快速完成器械准备、消毒铺巾。穿刺时,主刀医生稳稳持针,轻柔又有力地刺入血管,沿针送入导丝,再置入导管,动作一气呵成。随后,成功对接ECMO设备管路,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后回输。团队配合默契,一个眼神、手势便能会意,不到60分钟,ECMO成功建立,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生命保卫战取得关键阶段性胜利。
平稳转运:全程守护,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在ECMO支持下,患者具备转运条件。救援团队不惧转运挑战,决定尽快将其转运至九〇三医院胸痛中心。这是高难度挑战,需携带多种设备,保证药物持续使用与设备正常运转,如同远程“平移”15平方米ICU抢救单元。
为确保安全,团队制定周全方案,规划路线并与交警沟通保障畅通。转运车上,护士紧盯监护仪,定时记录数据,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医生关注ECMO设备参数。经过1个半小时紧张转运,患者安全抵达重症医学科。
精准抢救:多学科协同,重燃生命希望之光
患者抵达后,心血管内科、介入科团队迅速制定个性化介入方案,凭借精湛技术与经验,2小时内完成急诊PCI,开通左前降支闭塞血管并植入支架。
开通血管后,心肌得到再灌注,但心脏仍需精心呵护。ECMO团队日夜守护,调节血流动力学,联合CRRT、有创机械通气等手段维护脏器功能。5天后成功撤除ECMO,1周内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患者已出院回家,身体恢复良好。
体外膜氧合器(ECMO)技术,作为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核心救治武器,被誉为重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衡量一家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九〇三医院在此次救援中,将这一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展现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实力。
从接到异地医院电话,到ECMO成功上机、转运入院并完成急诊PCI,整个过程仅仅用时6小时。这一惊人的速度,彰显了九〇三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高效与精准。早期评估、快速处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为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远程ECMO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是九〇三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快速反应能力的体现,更是九〇三医院急危重症多学科协作救治能力的一次完美展示。它见证了医院积极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