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城一中物理学科文化节系列活动
“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我校物理教研组于4月中下旬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首届物理学科文化节。
第一部分 物理大师课 “我们高中物理《核裂变 核聚变》这一章节的内容是由中物院的核物理专家授课哦!”科一中高二的同学直呼,“这课也太高级太对口了!” 科学城一中高二年级荣幸地邀请到了董云松老师为高二全体物理方向的学生现场授课。 董云松,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实验物理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和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 董老师为学生们精心策划了一节高中物理课程,主题为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五章《核裂变 核聚变》,教学内容严格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董老师还进行了适度的知识拓展,使课程内容既源于高中物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的范畴。这堂课程不仅涵盖了高考的重点内容,还展现了物理学的深度和科学性,更是一次关于物理前沿领域的精彩知识分享。 同学们有序入场,在指定班级方阵就坐。课堂上同学们听课专注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课后还提出了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授课环节结束后,随即进入知识竞答阶段。此环节专注于课堂中教授的核心知识点,旨在通过实际回答来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成效。竞答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各班级代表均展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积极举手抢答。 这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不仅使同学们收获了满满的核物理知识,更点燃了他们对核物理前沿科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 “水火箭”比赛
在“崇尚科学,放飞梦想”的旗帜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学科节在高一年级热烈上演。此次学科节以制作水火箭为活动载体,不仅锤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更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与对太空探索的向往。 同学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他们自由组队,发挥团队智慧,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水火箭。 学校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对参赛队伍的水火箭外形设计进行了综合评分。
4月28日下午,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操场,整装待发,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李映杉老师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只见一枚枚水火箭借助气泵设备,冲天而起,场面壮观,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每一次成功的发射,都引发了现场的欢呼与尖叫。
在比赛过程中,有位同学制作的水火箭在发射之后“直冲云霄”,其水平射程横跨整个足球场,引起全场同学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经过评委老师们对参赛选手的水火箭外观设计及发射距离的细致评估,最终确定了本次比赛的优胜者。选手们以他们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为大家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竞技盛宴。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正如王印老师所言:“这类教学其实是在给孩子埋下一颗种子,未来可以去探索太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的梦想得到了放飞,他们对于未来的科学之路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第三部分 物理规范答题比赛 4月24日,备受关注的初二年级物理规范答题比赛于午自习圆满落幕。此次比赛旨在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比赛现场,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聚精会神地审题、答题,展现出了扎实的物理知识和严谨的答题态度。比赛中,学生们不仅需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还需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条理性。这不仅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挑战。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选手。他们不仅在答题过程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物理素养和解题能力,更在答题规范上树立了榜样。这些优秀选手的出色表现,不仅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更为年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此次规范答题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规范答题的重要性。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比赛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届物理学科文化节已告一段落,但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开展科学探究的热情没有止境。本次物理学科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物理科学的乐趣,更加坚定了他们追逐科学梦想的信念。 (文丨邱亚丽、田洁、殷玉彬 图丨高一、高二、初二年级) (编辑丨衡彬彬) (编审丨陈露茗 监制丨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