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办工作动态 > 科学城一中

特等奖+特等奖!丨科学城一中再获2023年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特等奖!

文章来源: 日期:2024-02-28 点击数: 文章作者:科学城一中     责任编辑:

特等奖+特等奖!丨科学城一中再获2023年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特等奖!

1月5日,在绵阳市学前、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推进会上,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继获得绵阳市普通高中学校A1组教育质量评价特等奖之后,再次荣获最高等级奖——2023年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A1组特等奖。


这一荣誉是对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的杰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师生们辛勤努力的褒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先进个人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


邓友山



义务教育学校分管领导


张坤均  蒋仕琼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特等奖


张   芳   肖   静   杨   奎


颜庆义   何   蕾   邹居伟


王涵汐   文   艳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学城一中扎根科技沃土,积极响应国家时代需求,奋力书写好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篇章。


课程体系化


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引领下,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三型五类”课程体系,持续推进信息奥赛课程和科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科学课程基地。


学校成立课程中心,通过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打通了学科界限和专业壁垒,构建了 “三型五类”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建立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价值信念支持系统、实践能力支持系统和知识结构支持系统。


与电子科大合作,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信息学科普基地,在初中各年级开设信息奥赛课程,并探索初高一体化培养模式。

图片


2023年又有多名学生在全国信息奥赛中获得奖项。

图片

图片


目前学校已开设校本课程50门,突出科技元素、创新思维,全部实行选课走班,深受学生喜爱。 

图片


学校协同院所推进,在不涉密、不干扰正常科研生产的前提下,正在按照奠基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技能的原则,建设多个课程基地。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以赛促训,以赛提能。

图片


场域创新化


学校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基点,不断完善物态环境建设,倡导将学生放在场域中心的科技学习,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image.png

image.png


全力丰富科技文化氛围,彰显出人文化、生态化、书香化、科技化的育人特色。

图片


培养特色化


学校坚持以科技特色化教育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少年科学院,创新科创教育模式。

图片

学校创立首届科创院士班,聘请范国滨院士为荣誉班主任。


活动精品化


学校依托校园活动开展,充分挖掘科技特色和红色血脉,整合各种资源,始终坚持把科创与学科教学深度渗透,致力于培养学生认识、热爱、拥抱科技的兴趣和志向。

图片

image.png

师资专业化


学校坚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配备科技教育学术导师,高标准引进科学教师。

图片


范国滨、唐立、胡晓棉、李建刚等院士来校开展讲座,成为引领学生科技素养进阶的学术导师。


作为“离科学家最近的中学”,科学城一中享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学校积极构建的“在科学家身边成长”这一机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校联合中物院团委建设了博士志愿工作站,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建设了博士工作站;采用多种合作方式,与四川省青少年信息学科普基地、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到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开展科技课程授课、学术讲座、励志报告,为创建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提供相匹配的师资力量,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围绕科技特色课程建设,组建起一支高学历、高素养、高水平精英教师及管理团队。学校大力推进“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推出去讲、扶上台赛、沉下身读、静下心研”的六大教师发展路径,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比例居全市前列。

图片


评价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评价,坚持“多一把尺子”,变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为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在评价中重激励、强反馈,力争对不同潜质和能力的学生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image.png


未来,我们将全面深入推动科技中学建设,秉持锐意进取的精神,攻坚克难,勇于承担,积极争先创优,以务实进取的态度全力以赴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城教育的期望。


文章作者:科学城一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