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方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十一月的长春市早已冰封雪盖,银装素裹。漫天落下静谧轻柔的雪花,毫不吝啬装点着东师附中的校园。
瑞雪兆丰年,也预示着我们此次学习也将收获满满。在附中的所学、所见、所闻,不仅开阔眼界,增长了知识,还丰盈了心灵,充实了梦想。
一、教无止境·“研”续精彩
近两天连续聆听了附中高三数学组备课组长、地理组教研组长讲座,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王越珑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经验从备课组常规工作出发,与我们分享了《常规中求创新·创新中重实效》。从集体备课的开放性、系统性、全面性、瞻前顾后、共性与个性共存五个原则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同时从“备课—候课—上课—命题—训练—考试—批改—分析—反馈—辅导”和“课题名称—内容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学情分析—过程分析(情境、方法、环节、活动、意图)—小结—板书设计—反馈—反思”两个层面系统性给我们讲解了个人与备课组的具体操作。
地理学科的教研组长迟晓瑞老师从教研组的建设与成长进行了“教研聚合力·凝心促发展——“三新”背景下的地理学科组建设”的报告:学科定位(原点:作风与信仰)→队伍建设(长度:可持续发展)→教学研究→课程教学(高度:特色发展)→项目基地→常规管理(宽度:协调发展),以及整体工作思路的三原则(完善教研制度、扎根课堂教学、坚持主题引领)、三个中心(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以此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服务课堂改革、促进教师发展,最终打造学术品牌。通过两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对东师附中备课文化的“实与深”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
本次培训,我跟随东师附中自由校区高二化学的潘伟老师深入学习,从办公室到教室,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案到大练习,无一不体现出这所学术引领型中学的魅力,更是被老师备课的细致、严谨、深入、宽度的专业精神所折服。潘伟老师对教材的研究与使用,课堂中的风趣与幽默,知识的深入与浅出,关键点的引导与点睛,使人产生深深的反思与共鸣。同时有化学教研组组会,首先聆听焦灵聪老师的课《再探氯碱工业——电化学中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焦老师采用任务驱动、螺旋上升、真实情境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反思、质疑、改进、创新的闭环教学模型。印象最深刻的是焦老师的实验探究精神,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和引导。课堂是我们老师的主阵地,通过观摩学习老师们课堂教学,思考良多,收获颇丰。
三、教育,是场双向奔赴的美丽遇见
教育,是场双向奔赴的美丽遇见。这是东师附中优秀班主任杨云霞老师给我们关于班主任培训的主题。杨老师结合自己20余年的工作经验、反思和学生特点,从八个方面跟我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备而来”的班主任、要做一个“赏识人才”的班主任、要做一个“亲力亲为”的班主任、要做一个“有爱”的班主任、要做一个“值得信赖”的班主任、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要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通过杨老师的分享与交流,我们感受到当班主任,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要有情怀、有理想,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热爱。
十天的跟岗学习即将结束,正如李强总理所言“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我们只有走出去,走向优秀、了解优秀、学习优秀,我们才会快速成长,而不是固执己见、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