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初高一体化建设 打造科学城教育品牌
——春蕾学校学生参加科一中系列活动
为满足中物院干部职工对教育日益增长的美好期望,促进科学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受中物院委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要求,围绕中物院职工的教育期盼,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对科学城基础教育开展全面系统的诊断评估。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科学城基础教育体系综合能力提升方案》中明确指出,“在中物院层面,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三个学段学校发展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整体布局,在尊重学段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联合教研、支部共建、活动开展等多种方式,加强不同学段学校之间的整合,使科学城教育具有系列化和连续性的发展特色,探索‘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制度,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满足度,促进科学城教育品牌形成。”
科学城一中积极响应一体化建设,本学期邀请春蕾学校部分学生参加科学城一中系列活动。
活动进行时
10月20日,同学们在科学会堂观看了“建功新时代·一起向未来”献礼中物院建院65周年暨艺术节文艺演出,部分春蕾学校学生参演了节目。
10月25日,同学们在科学会堂参加了《爱国科学家的典范——钱学森》专题讲座。
10月28日,同学们在科学城一中参观了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并参观科学城一中校园。
活动有感
同学们对科学城一中心生向往,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请看春蕾学校一校区六年级2班欧阳盼兮同学发来的观后感——
参观科学城一中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科学城一中,老师带我们依次参观了钱学森事迹展、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数字图书馆、劳动基地、学科教室、少年科学院等。我被校园浓浓的科技特色震撼到了。
首先我们去参观了钱学森事迹展,我了解到钱学森先生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他崇高的爱国情怀一直震撼和荡涤着我的心灵。路过门厅时,我又看到了两弹元勋纪念墙,上面全是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科学城一中,我感到我离科学家们很近很近,这让我不由自主地就对科学城一中心生向往。
我最喜欢的就是参观学科教室了。科学城一中的地理教室特别有意思,教室里面有一个沙盘,我们可以挖沙玩。老师说这个可不是玩具,而是在挖沙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知识。把一沙堆得很高很高,它的颜色就会越来越深,代表高山;如果挖一个坑,就会形成绿色的盆地或蓝色的湖泊、海洋。这样,我们就直观地感受到地形地貌的变化。此外,地理学科教室里还有电子语音立体地图、天幕电影、3D模型、各种地貌的立体模型……我一下就对地理学科非常感兴趣了。
我很想知道科学城一中还有什么好玩的高科技,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到了下一个教室。下一个教室是少年科学院的无人机教室,我们一进去就看到有一组三个电脑屏幕的高科技,似乎是沉浸式模拟开飞机的。我特别高兴,立马坐了上去玩了起来。我了解到了飞机是怎么开的:把控制器往后一拉就往上飞,往前推,飞机就慢慢降落下来了。
还有几个初中的哥哥姐姐正拿着一个遥控器,对着屏幕操作,看上去好像是在玩游戏机。我觉得很有意思,便上前去问:“少年科学院是学玩游戏吗?”哥哥说:“不,我们是要学习用编程控制无人机。”啊,原来无人机教室看上去是玩,实际上是在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
无人机教室的对面是少年科学院的机器人教室,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只机器狗。它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在我们一群小学生跟前停了下来,然后开始扭动屁股舞来舞去,那样子真的太像狗了。突然,它“咚”的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都差点惊叫了起来。紧接着它又翻过身来,原来是在表演杂技呀!这机器狗真是太智能了,居然还会翻跟头!我伸手摸了摸机器狗的头,感觉不像铁,像是塑料。但是塑料怎么能做成机器狗呢?嗯,这只狗身上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神秘的科学原理呢!
除了这些学科教室,数字图书馆、劳动基地等地方也让我流连忘返。
以前,在教室里上科学课,我觉得科学有些难懂,今天的参观历程让我体会到科学不仅仅神秘,还很有趣。科学城一中的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科学的方法学到那么多知识,真是太幸福了。我对科学城一中也越来越期待,我希望我以后也能来到这所精品化、内涵式、学术型的科技中学,享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科学城一中,等我,明年我就成为你的学生啦,我会为你争光的!
这些系列活动不仅让春蕾学校的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也为两所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城一中将继续发挥其科技特色优势,积极开展小初高一体化建设,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打造科学城高质量教育品牌。
(文丨杜巧燕 杨洪茹)